下关穴温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2例

关键词:温针;下关穴;周围性面神经炎

下关穴为胃经腧穴,《针灸资生经》曰本穴治「偏风口目喎」。该穴解剖结构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,最深层为下颌神经。笔者导师在临床诊疗中发现,下关穴温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良好,现拟举二例以嗣方家斧正。

案例一、徐某,男,53岁。左侧口眼歪斜3天就诊。体格检查左侧额纹消失,左眼闭合不全,露白0.5cm,左面部表情肌活动不能,左鼻唇沟变浅,露齿左侧一颗半,闭腮鼓气左侧有漏气现象,无头痛听力减退等异常感。四肢体针以常规面瘫治则取穴,而面部独取患侧下关,并用温针加热,灸二壮。两周后患者左额纹稍显,左眼用力微闭可,微笑时左侧嘴角可牵引上抬,露齿两颗半。针灸治疗基本同前,面部加针浅刺阳白、颧髎、地仓,仍以下关穴温针为主。六周后患者两侧额纹基本对称,闭眼无缝,鼻唇沟端正,露齿左侧四颗半,闭腮鼓气两侧等大,自诉左边面部力量似有些许减弱,余无明显不适,基本痊愈。

案例二、张某,女,31岁。右侧口眼歪斜5天就诊。体格检查右额纹不明显,右眼闭合不全,露白0.3cm,右面部表情肌活动较差,右鼻唇沟变浅,露齿右侧两颗,喝水有溢漏,听力减退,无头痛及味觉异常等。治疗同样取患侧下关穴温针为主,辅以体针。疗程中患者面部症状逐渐好转,效不更方,故治则不变,一月后痊愈,无明显后遗症。

周围性面神经炎早期特点表现为神经根水肿明显,谈菁的研究认为灸法的温热效应可使面神经炎症所致水肿迅速消退,从而缓解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的受压[1]。胡立丹等亦指出针刺可减轻面神经水肿,解除压迫,促进血液循环[2]

刘瑾等人根据实验发现下关穴区有多层次、多来源的神经分布,推测该区有较强的神经传导功能[3]。足阳明经多气多血,胃经气血在下关处分清降浊,针而灸之可引领清阳上行,使阻滞气机条达,濡养经筋,则面部肌肉不再纵驰不收。《医学入门》载:「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」,温针以针刺加强艾灸功效,深透病灶,祛邪扶正。

下关穴温针法治疗面瘫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:

一、刺入不求过深,患者局部有酸胀等针感即可,如出现电击样麻木,立即向外退针少许,唯避热针有进一步损伤面神经之虞。

二、针刺时间不得过久。《铜人针灸经》云「下关不得久留针」,下关穴留针过久可能会「得㰦不得欠,牙关紧」,即出现张口不能阖的症状。故温针二至三壮较为合适。

三、大多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都伴有眼睑闭合不全,燃艾时烟雾易熏燎患侧眼睛,造成不适。可取用小块纱布并以少许生理盐水浸润,覆盖眼眶之上即可。



参考文献

[1] 谈菁. 电针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8例[J]. 河南中医, 2005,25(2):59-60.
[2] 胡立丹, 王萍, 倪渝鲲, 等.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神经电图变化[J].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, 2008,18(3):185-186.
[3] 刘瑾, 吕梦翔, 张崇智. 下关穴的局部解剖学及神经元分布的定位研究[J]. 解剖学研究, 2004,26(4):272-273, 276.

Typewritings @ Thursday, November 4th, 20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