顿悟成佛——《坛经》笔记
《坛经》(中国哲学名著选讲课堂笔记)
禅宗
└ dhyāna,思维修
┌ 结果
业报 ↑ 导致的
└ 人的思想、行为
四谛:苦 集 灭 道
无常 无我 涅槃
顿悟成佛(南朝道生最早提出):
菩提自性,本来清静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
当知愚人智人,佛性本无差别,只缘迷悟不同,所以有愚有智
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
凡夫即佛,烦恼即菩提,前念迷即凡夫,后念悟即佛
顿悟前提:无念 无相 无住
直觉式体验——《黄庭经》笔记
《黄庭经》(中国哲学名著选讲课堂笔记)
“黄”:五行中之黄
“庭”:即脾
《抱朴子》、《太平经》所炼丹药为外丹之术,《黄庭经》为早期“内丹”学说重要著作。
宗教的传播普及最开始总是以“术”吸引信徒。
一、存神内视
└ 阴阳不测之谓神
人分上中下三部,有二十神,各有其形,
/ 发、脑、耳、鼻、齿、舌
经述其十三: 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胆
\ ……
中国古代思想讲求的是直觉式的体验。
道德理想——《孟子》笔记
《孟子》(中国哲学名著选讲课堂笔记)
西方国家依靠宗教约束民众道德伦理,中国则因新文化运动、文革时期破四旧,且历来宗教传统并不深厚,导致当今需通过政府来提倡道德观念。
一、性善说
1、不忍之心
2、四端
仁 恻隐
义 羞恶
礼 辞还、恭敬
智 是非
3、良知
良能
┌ 求在我者
儒家学说“性命”二字有区别
└ 求在外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