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景山水图》杭城诸原地之粗考
绍兴八年(A.D. 1138),金军随时可能越过淮水兵临城下,为了避免来不及逃跑的尴尬局面,宋高宗赵构决意离开建康,正式定都临安,从此拉开了「欲把杭州作汴州」的风华帷幕。
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虽然在军事实力上大打折扣,江南的特殊地理环境却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生产、经济制度和文化艺术的发展。从官到民自上而下弥散着奢华之气,大众对各类画师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。
西湖作为杭州最典型的自然景观,一直备受文人画匠青睐眷顾,脍炙人口的「西湖十景」即肇始于南宋时期,源于画师在描绘西湖景色时对所表现内容的不断提炼概括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《四景山水图》即宋人所绘的春夏秋冬四季临安山水庭院景色,是较早通过季节变化表现主题的山水画。
风撼三千四百铃,恨无梯级上青冥
—— 明信片上的天宁寺塔
北京自商朝建蓟城始,辽代又兴为国之陪都,延祚至今三千余载。凡在天地者莫不变,一座城市发展衍变的痕迹,难免会被无情岁月磨灭殆尽,但又总能在各个角落追寻到不同时代的烙印。
作为帝都城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地面建筑,天宁寺塔建于大约九百年前的辽代末期,地处四九城广安门外,南护城河畔。天宁先有寺而后有塔,据传原寺为北魏孝文帝所建,后几经兴废,终于寺毁不存而塔兀立于斯。
1907年彩色风景明信片,贴法国客邮,北京实寄米兰。正中远景即天宁寺塔,右为广安门。
饮中韵
夜阑珊,
烛缱慢,
长亭短景细看。
轻罗裳,
玉纱襟,
绿蚁流霞销散。
酣半拨商丝,
恣意弄荑兰。
乱珠玑,
恁无端,
了梦云山却几番。